跳至主要內容

秦岭大熊猫

大约 12 分钟

秦岭大熊猫

文档来源百度百科open in new window

大熊猫秦岭亚种,是大熊猫open in new window的一个亚种。秦岭亚种头小牙齿大;头圆;胸部呈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干白色。

大熊猫秦岭亚种仅分布于中国陕西省open in new window境内的秦岭open in new window中段,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的佛坪open in new window宁陕open in new window洋县open in new window周至open in new window太白open in new window等县山区。

大熊猫秦岭亚种分类研究课题思路最早由雍严格提出,后联合方盛国open in new window教授从1999年开始,至2003年完成数据采集。其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2005年第4期,这份权威的动物分类学刊物首次将中国大熊猫定名为四川指名亚种和秦岭亚种。专家们认为,与中国国内其他山系的大熊猫种群相比,秦岭大熊猫是一个更为古老和原始的新亚种种群,在遗传多样性上更具有研究价值。这意味着大熊猫秦岭亚种的发现得到了国际动物学界的公认。其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open in new window

相关星图

大熊猫的亚种及变异种

大熊猫秦岭亚种大熊猫指名亚种白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
imgimgimg

形态特征

img

大熊猫秦岭亚种体型肥硕似open in new window丰腴open in new window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open in new window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open in new window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明显差异,秦岭亚种个体略大,四川亚种的头长近似熊,秦岭亚种的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而四川大熊猫胸斑为黑色、腹毛为白色。秦岭大熊猫下腹部毛尖黑色,毛干为白色;胸部呈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干白色,鼻骨比四川大熊猫短五分之一,所以脸部更圆,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在形态上的明显差异,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秦岭的大熊猫与其它山系的大熊猫在形态学方面已具有显著的差异。

栖息环境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open in new window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摄氏度。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到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open in new windowopen in new window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open in new window华西箭竹open in new window等7种。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open in new window,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此外,野生大熊猫还偶食一些动物尸体或其它植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中部,海拔1,300-3,000米的秦岭山脉open in new window

imgopen in new window大熊猫秦岭亚种分布图imgopen in new window秦岭大熊猫保护区

繁殖方式

熊猫妊娠期open in new window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出生的巢穴通常是一个隐蔽的树洞,或天然的岩洞,里面有大熊猫妈妈精心铺垫的树枝和干草。

大熊猫繁育最奇特的一点是它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发育相当的不成熟,体重仅仅是它母亲体重的0.1%,初生幼仔体重很轻,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照顾孩子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她的下一个孩子出生。

img

刚出生的大熊猫皮肤open in new window是粉红色的,带有稀疏的白毛。在它刚出生的几周里,大熊猫妈妈会一直将孩子抱在怀里,温暖它、保护它,几乎寸步不离,移动的时候就把它衔在嘴里。在这一点上,圈养大熊猫和野外大熊猫是相同的。如果看到大熊猫妈妈舔它的孩子,很可能那是在帮助孩子排便。大熊猫育幼期间,幼仔的叫声是母仔间联系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幼仔想吃奶、想排便、受冷或过热或其他原因的不适,幼仔都通过不同叫声提醒母兽满足其不同需要。在1到2周后,长黑毛的地方开始变深。在一个月内,它们慢慢长出黑色的耳朵、眼眶、腿和肩带,变的更像妈妈了。当幼仔6到8周大时,它们可以睁眼了,并开始长牙;三个月后就可以慢慢的爬动了。

亚种分化

秦岭山系的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包括岷山open in new window邛崃open in new window凉山open in new window大相岭open in new window小相岭open in new window山系)的分布区早在12000年前就已经相互隔离,在相互隔离后,由于基因交流中断,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包括甘肃open in new window)大熊猫经过约12000年的进化历史,在遗传基因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两个遗传群体。其中,秦岭大熊猫在遗传基因open in new window方面更接近原始的祖先,而四川(包括甘肃)大熊猫则具有更快的进化open in new window速度。

种群现状

秦岭大熊猫分为6个孤立的局域种群,由东向西分别是平河梁局域种群、锦鸡梁局域种群、天华山局域种群、兴隆岭open in new window——太白山局域种群、牛尾河局域种群和紫柏山局域种群。大熊猫种群数量虽然在增加,栖息地在扩大,但种群数量的增加却伴随着小居群的隔离,栖息地的扩大却伴随着日益加剧的破碎化和岛屿化。2001年,中国陕西省林业厅与世界自然基金会open in new window合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先后为保护大熊猫新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及5条大熊猫走廊带,要将“孤岛”状分布的大熊猫种群重新连接起来,但由于走廊带植被的恢复缓慢和人为等因素,要达到预期效果仍需时日。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open in new window》(CITES)2019年版 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open in new window》(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open in new window》(2021年2月5日)Ⅰ级。

基因突变

img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一向以黑白两色示人,但也有罕见的例外。由于某种基因突变,有些大熊猫会呈现出棕色或褐色,如同穿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

2009年11月1日,在中国陕西发现了一只棕色和白色相间的大熊猫。它的体型和行为习惯和黑白熊猫相同,毛发颜色却相差很多。专家称这可能和当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相关。自1985年来,这是发现的第5只棕白大熊猫。科研人员在秦岭发现的这只棕白色大熊猫,命名为“七仔”。

尽管七仔看起来十分健壮,但实际上大熊猫的幼崽死亡率很高。考虑到秦岭山区大熊猫孤立种群的规模很小(估计为200只到300只),科学家推测近亲繁殖可能是棕色大熊猫出现的原因。当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大部分生活在秦岭的大熊猫身上已经混杂了一些棕色的皮毛。棕色皮毛的发现,以及在骨骼结构上与更常见的四川大熊猫的差异,促使科学家在2005年宣布秦岭大熊猫是一个独特的大熊猫亚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秦岭大熊猫的颅骨相对较小,但臼齿较大。

浙江大学的研究者方盛国open in new window提出了假说,认为大熊猫控制黑毛的基因是显性的,但控制棕毛的基因是隐性的。因为是隐性基因,所以棕色大熊猫的出现,其父母必须都具有该基因。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棕、褐色大熊猫十分罕见,只出现在秦岭山区某些孤立的种群中。方盛国还指出,“秦岭山区同样塑造了其他棕色的哺乳动物亚种,如秦岭羚牛open in new window(Golden Takin)”。因此这种棕色或褐色皮毛的出现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大熊猫一个物种,或许是秦岭山区独特的环境因素造就了这种罕见现象。

在过去数千年中,大熊猫不仅数量锐减,而且由于人类活动扩张,其原来的栖息地已经逐渐碎片化。秦岭是5个依然存在野生大熊猫的山区之一,而棕色大熊猫只在这一地区出现。如果近亲繁殖是毛色变化产生的原因,那在其他大熊猫分布区也有可能产生类似的现象,但还没有这方面观察报道。直到现在,这些棕色的大熊猫依然是难解的谜题,对全世界的大熊猫研究者和生物学家来说更是个极大的挑战。

2022年5月,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的345只,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人工繁育秦岭大熊猫24胎27只,圈养数量达32只。2021年,启动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建设。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kyeo-hub